首页 分类讨论区 移民专栏 未名形象秀 未名黄页 新闻中心 精华区 未名博客 网络电台
在线[3070]  
 
   首页 - 分类讨论区 - 海外生活 - 落地生根版 - 阅读文章 首页
NSC EB1A DIY:I-140 approved after RFE 经历介绍
[同主题阅读] [版面:落地生根] [作者:cosmic] , 2008年09月06日16:05:16
cosmic
形象投票:
形象得分: 0
我的博客
[上篇] [下篇] [同主题上篇] [同主题下篇]

发信人: cosmic (阿留), 信区: Immigration
标 题: NSC EB1A DIY:I-140 approved after RFE 经历介绍
发信站: BBS 未名空间站 (Sat Sep 6 16:05:16 2008)

经常在这里看看关于绿卡申请的信息,很感谢各位大虾介绍自己的经历。鄙人太土太衰
在MITbbs上灌水太少,既无钱财也不知道如何发包子,于是只能写些自己的经历和体会
,算是对本版的小小回报吧!

基本情况:2006年11月博士毕业,28 篇Journal paper, 引用200多次,2个book
chapter的co-author(一个第2作者还说明点问题,另一个是第n作者其实不上桌面的)
,15篇conference paper,2个已批准的专利,另有2个专利还没有正式批准,但已经有
公司license。若干审稿经历,得过一个小奖(graduate student award) ,做过两次
invited talk。

PD: 04/23/2007, EB1A DIY concurrent filing 140&485, submitted to NSC。
Petition letter基本上是按照自己所符合的EB1A条件依次阐述的,风格类似科技文章
,摆事实讲道理。寄了大约10磅的申请材料,不过后来听一些律师说还是太轻,呵呵,
也许是后来被RFE的原因之一。大部份材料是双面打印的,因为自己觉得没有必要浪费
那么多纸张。很多律师建议把别人引用你的文章也打出来,但是我实在是懒得打印那么
多东东,于是只打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引用者的文章(比如两个大公司的研究组,一本CRC
出的专业性手册,和几个“学牛”引用我工作的文章)。不过呢,既然当前绿卡申请材
料都是以“厚” 为美,建议大家不要跟我学,还是多花点时间并不惜多浪费几棵树吧
,好在树木是可再生资源,记得以后自己再种几棵作为补偿就是了。: )

06/2007 I-485 fingerprint, 期间EAD和AP都很顺利,包括今年renew EAD和AP。去年
10月份就开始用AP和EAD了,此时I-140还没有消息,确实有些冒险。当时是因为被邀请
去一个国际会议做invited talk,机会难得,有利于career development, 而使用F1
OPT几乎就没法离开美国去别的国家开会,所以就豁出去了。

提交I-140后音信全无,大约一年之后才收到NSC的RFE(04/17/2008),比起TSC来效率低
得太多了,呵呵。要求7月7日之前答复。刚在网上看到这个update的时候有些紧张,知
道NSC很严苛,不好对付。接到信之后发现比自己想像的要好,因为是5个很具体的问题
。看得出移民官还是花了些功夫看申请材料的,稍微松了口气。RFE的第一段强调我需
要证明自己的“national or international acclaim in the field of endeavor”,
方才恍然大悟自己的petition letter本应该画龙点睛强调这一点的,说自己符合这个
条件那个条件,最终EB1A的要求还是要落实到national or international acclaim上
;你自己不告诉人家这一点他就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点(Ref. 潘长江的某一电视剧)。
于是回复RFE的信中对此大加强调。

5个具体问题及答复方式如下:

1. 你小子确实是列了自己文章的引用次数,可是偶不清楚你研究领域那旮儿文章引用
多少次才算多。请提供和别人的比较,证明你文章的引用率高到了足以证明national
or international acclaim的程度。

这个问题大概是5个问题里最难答复的。我采取的是先面后点的方法。首先从面上说自
己的全部28篇journal paper都是web of science收录的,然后引用web of science的
网站上的说法,指出该数据库只收录“most prestigious, high impact research
journals in the world ” 。再找一个垫背的做比较:Google Scholar,人家自己就
说目标是”broadly search for scholarly literature” ,也就是以搜索范围最大化
为目的,正好用来跟Web of science对比以体现后者的high selectivity。查了5,6个
跟自己研究密切相关的关键字,发现同样的关键字Web of Science只选择了Google
Scholar中1%-9%的文章,以此证明Web of Science的高度选择性。然后再具体回答移民
官的问题,既然人家吆喝道“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”,咱就不得不真刀真枪的比一比
了引用次数了。时髦词叫啥来着?亮剑!不过要是亮出的只是一把生锈卷刃的古董破菜
刀那就怡笑大方了,呵呵,所以得先自己查查看看斤两成色如何。我的比较方法是:按
引用次数排列web of science中相同关键词且同一年发表文章,看自己的文章排在前百
分之几。用同样的关键词确保了比较是在同一领域进行的(in your field of endeavor
) ,而且比较同一年发表的文章的引用次数比较公平,因为public exposure的时间差
不多,被引用的机会也差不多。如果跟经典的老文章比咱们肯定亏了,人家做科研的时
候咱们可能还在穿着开裆裤屁颠儿屁颠儿欢天喜地的到处疯跑呢;跟更新的文章比则有
沾别人便宜之嫌疑,所以窃以为同年比较相对合理。连奥斯卡奖不也是评选同年的电影
嘛,所以这样的比较移民官估计也容易理解。搜索结果,谢天谢地,28篇文章中有2篇
恬列前2%,2篇前5%,3篇前9%,这些文章散布于2000-2007年,引用率排名略有缓慢增
高之趋势,遂将此7篇文章称为自己的“代表性文章” ,并提醒一下移民官web of
science已经很具有选择性了,所以在这个数据库里引用次数能够名列前矛足以证明他
们要的International Acclaim,而且发表的时间跨度也可以证明sustained acclaim。
当时还想到过如果人家刁难的话,可以说只有这7篇文章排名靠前而已,另21篇都是水
,不算数;而我想好的反驳是:我们谈论作家的时候都只看其代表作,有的文豪名垂青
史也只是靠几部杰作而已,大作家也有很多不知名的作品,怎么呢要求篇篇文章都很牛
呢?自觉这样想足以获得阿Q式的精神胜利,保证自己觉睡得踏实,于是这个最困难的
问题就如此对付过去了,呵呵。


2. 你小子在申请材料里放了一小堆介绍自己研究项目的新闻,现在听着:你要证明参
与这些研究项目给你个(4声)个(3声)儿(东北话,自己的意思) 带来了acclaim。

这个问题的难度堪比上一个。好在某一牛杂志的专业分刊恰好在我最初提交I-140前一
个月在Research Highlight里报道了俺的一篇文章(致谢中明确提到本工作是某某项目
资助的,可以和project挂上关系),于是将其作为证据之一,当然吸取了教训少不得多
说两句这个杂志到底有多么权威,否则移民官还是不知道其份量。考虑到光有这个恐怕
还有点单薄,又搞了3封independent reference letter,分别来自一个美国大公司的
主任工程师,一个德国教授和一个法国教授,证明自己的International acclaim。两
个教授都是自己学院或者实验室的主任,所在的大学在欧洲排名也都不错,离美国又比
较远,因此觉得会比较有帮助。这三位专家有两位是在会议上认识的,还有一位发
email向我索要过文章,我从来没有和他们合作过,他们知道我的工作主要是通过看我
的文章和听我在会议上做的报告,所以正好完全符合独立推荐人的条件。据说这年头推
荐信还得跟客观证据相呼应,否则会被斥为单纯的主观证据不能算数,于是请他们在推
荐信里着重强调我一些比较好的成果,也就是我在回答上一个问题时的“代表性文章”
中报道的结果,并积极评价一下这些结果的意义。这样做既自然,又有具体的文章和
引用次数作为客观佐证,二者自洽,窃以为是最佳途经了。

其余的3个问题比较容易回答,不过也列出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吧:

3. 你的申请资料表明你做过国际会议的特邀报告,可是偶不清楚这个会议到底有多牛
,你小子得具体说说这个到底能不能证明你的acclaim。

又是同一个教训:petition letter一定要把重要性强调清楚,你不说明白这一点移民
官就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点,俺大概是强调得不够具体。不过问题很好解决,找大会的
主席要了一封reference letter,说明会议的规模(有16个国家的科学家参加) ,该领
域的重要性,在学术界的影响等等,并强调选择invited speaker是经过大会的组委会
通过的,不是一个两个人决定的,invited talk必须具备足够高的水平以吸引同行的专
家。

4. 你的申请信中提到自己有已经批准的专利,可是偶搜查了一圈supporting
documments觉得好象只是专利申请而已,你小子得证明自己确实有已经批准的专利。

这是个技术性问题,其实俺确实提供了批准的专利申请文件,直接从美国专利局的网站
上打出来的,但是由于同时提交了一些published pending patents的文件,而二者格
式又几乎完全相同,所以移民官估计没看清楚。于是回复时强调指出了已批准的专利和
published pending patents在文件上最大的区别:前者头上写的是“专利号” ,后者
是“专利申请号” ,而且编号方法也不一样。还提供了美国专利局的网站,不信就直
接输入专利号核实嘛。: )
5. 你提供了获得专利使用费(royalty) 的证据,但是你小子得讲讲清楚是在什么情况
下获得专利使用费的,并说明这个是否能证明你的acclaim。

又是老教训:有些话没有说透。这个也好办,到学校的专利办公室开了个清单,列出自
己的哪些发明被哪个公司从哪一年开始license, licensing fee是多少,是不是
exclusive licensing,然后再说说这些公司的情况,强调专利已经创造了价值,所以
确实能证明俺的acclaim。


这次经历总结了以下经验,谨供大家参考:

(1) “硬件” 上准备要充份,多有积累才多有机会。比如做科研的要多发点好文章
,多去开会结识一些有名望的同行;加入协会以及投文章时在期刊上建立账号的时候不
妨多花点时间填填自己的research interest和expertise,并表明自己有兴趣做
reviewer,这样当你的文章达到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时候就自然有人找你做reviewer了。
当然做了reviewer就要认真负责,给出constructive review,否则下次人家就不找你
了。
(2) Petition letter画龙一定要点睛,EB1A最后一定要落实到national or
international acclaim上,推荐信也是如此。
(3) 尽管移民官经常要求证据必须是在提交申请之前就存在的,不过事实证明新的
证据也可以发挥作用,只要能充份说明它们跟过去的成果的联系。比如我在回答这5个
问题之外还提供了3个新的证据:一篇今年发表的文章,杂志档次还比较高,虽然今年
才发表,但是文章中报道是实验结果是根据我去年1月发表文章中的理论计算设计的,
于是跟过去扯上了关系,以此证明sustained acclaim;去年6月到今年6月约20次审稿
经历,特别强调这些稿件来自3个专业协会的6个学术期刊,在各自领域的影响因子都名
列前茅(因为据说NSC只认数量很多或来自多个不同期刊的审稿经验) ,并且强调尽管这
些经历确实是在提交I-140申请之后,但这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,不是一年之内就可以
获得的,因此也能反映出我在提交申请之时取得的acclaim;去年秋天被邀请参加一个
国际会议组委会的经历,也是请主席写了封信介绍了一些详细情况,同时说明虽然此事
也晚于I-140申请几个月,但被邀请加入国际会议的组委会也是靠长期积累才能获得的
,同样能反映我在提交申请时的水平。看来移民官对这些看法并没有异议。
(4) 收到RFE不要慌,沉着应战,还是可以对付过去的。


最后要特别感谢俺的好LD。被RFE的时候,我同时在写2份新的“化缘书”(项目申请)
并回复3个专利申请的审核报告,加上RFE,文字工作多得不得了,而且都是在说服别人
,烦都烦死了。这期间LD给我很多支持,还说绿卡拿不到就跟俺浪际天涯,找个地方去
打鱼,没啥大不了的;期间我们还一起出去渡假数日享受生活,大大放松了心情。LD的
良好心态让俺也心态大好,于是渡假归来赋“唐诗” 一首:

此地不留爷,
自由留爷处;
实在不留爷,
爷去卖红薯。
(作者自评:红薯是21世纪的健康食品,大有发展前途)

其实2000年以后来美国的同学大概都觉得美国也没有好到哪里去,申请绿卡主要是为了
工作旅游方便,至于自己以后的发展,在别的地方也许能找到更合适的位置,所以不一
定就定居美国,也不必为绿卡过于着急上火,毕竟那张小卡怎么说也没有自己的身体健
康,家庭幸福重要;一次申请不行也不等于天要塌下来。充份准备,自然会水到渠成的。

恭祝大家好运!

--
阿留者,太苍周元素家僮也。性痴呆无状,而元素终蓄之...

※ 来源:·WWW 未名空间站 海外: mitbbs.com 中国: mitbbs.cn·[FROM: 71.232.]

 
[上篇] [下篇] [同主题上篇] [同主题下篇]
[转寄] [转贴] [回信给作者] [删除文章] [同主题阅读] [从此处展开] [返回版面] [快速返回]
回复文章
帐号:
密码:
标题:
内 容:
赞助链接
forex
NUAA
西南交通大学期待海外优秀人才加盟
www.jingchenglaw.com
电子科技大学
未名交友
将您的链接放在这儿

友情链接


 

版权所有,未名空间(mitbbs.com),since 1996

Site Map - Contact Us - Terms and Conditions - Privacy Policy